围巾的旅行

这是围巾记录自己足不出户的旅行的地方,a.k.a.随想和笔记:3
只有学习才能让精神随意驰骋,升华到常人不能及的高度。
然后,只有分享才能让心灵充实,安定着,温暖着。
背景摄于禾木,一个安静美丽的小村庄。

© 围巾的旅行

Powered by LOFTER

候车站内

在看王小波全集,没越过自序,就已经掩卷沉思了。之前他的杂文只看了两三页就停住,也是这个原因:看不过两三页,就有很多需要思考,想要说的。但当时没有时间思考,没有时间说,也不敢忘掉这一股冲动而向下看,只好先暂缓进程,看一看其他的书去。能达到这个效果的人,除了王小波,就是我大学里讲课的教授。不过听课时的沉思,大多是老师讲得不好,或者开小差,或者听不懂。

跑题了。王老师在这一本的序里,讲了一下自己的“师承”,说到现在汉语的把握和感觉。语言说难也真难呀,信达雅不仅适用于翻译,对于写作也有参考价值。我看书时脑子里是在念的,即使念得很迅速,也能念出语句的韵律。可惜读的书还是少,分辨不太出好句子与平平的句子。“假如念起来乱糟糟,意思也不会好”“文字是用来读,用来听,不是用来看的”。只是王老师写些不负责任的粗糙文字后,重读会觉得惭愧,而我再怎么努力,现在也只能写出些粗糙文字,只是可以负全责而已。不过也没关系,每个人都是从粗糙文字写起的,我需要的是重读重改的耐心。

王老师还说“在中国,已经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……我们不需要用难听的方言,也不必用艰涩,缺少表现力的文言来写作。”令我想到过去一则高考生用文言文写就作文,大学争相录取的新闻。有些时候使用方言也许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,更加贴合背景,比如白鹿原的电影全片台词用方言写就(虽然没放字幕,一点没看懂……)。不过有了现代汉语,就多了一种选择,没有使用方言和文言的必要了,这自然是好的。然而方言混着普通话,或者普通话加进文言,水平不够,就显得不伦不类。

最后,老师说“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”,这一点在以前特殊的环境里或许适用,而现在则要看译者了。我个人认为,如果可以的话,还是要去看原作,也可以和译作的用词以及意思做比对。

写一点东西能走神三五次,真的需要锻炼专注了……


今天旅行的目的地是:《王小波全集》

发表于2018-12-20.2热度.